茶馬古道——新米節(jié)之憶
“七月半來七月半,稻谷彎腰新米飯!钡嶂懈咴r(nóng)歷的七月半是祭祖的日子,也是家鄉(xiāng)嘗新的日子,是彝族的新米節(jié)。新米節(jié)定在每年農(nóng)歷七月的屬狗天或?qū)冽執(zhí),辛苦一年的農(nóng)人,在節(jié)日里得以初嘗豐收的甘甜。
記得我小時候,每年才到栽秧,就開始盼著嘗新。那還是在立夏時節(jié),男人們在水田里唱著牛歌喚牛犁田,女人們挽起褲腿彎著腰忙栽秧,滿田壩牛勤人忙,男歡女笑。但家鄉(xiāng)一帶,十年九旱,如果栽秧時遇到久不下雨,我們這一群小孩子就會站在田埂上一遍遍高喊:“老天老天下下雨,殺個年豬供供你”,“小小童子哭歪歪,栽下小秧不得栽,祈求老天下大雨,烏風(fēng)暴雨快快來。”有時碰巧,喊著喊著真的就下起瓢潑大雨,我們就高興得手舞足蹈,站在屋檐下唱起童謠:“一仗日頭一仗雨,青蛙出來吃蟲子;栽青秧,吃白米;青了黃,黃了青;三青三黃來嘗新。”下雨時大人們更高興,他們顧不得躲雨,戴上斗笠披著蓑衣就沖進(jìn)了田里,搶天時忙插秧去了。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兩句古詩寫得意境優(yōu)美,有些生活氣息。但我第一次讀到它的時候 ,總覺得與實情不符。在我家鄉(xiāng),栽秧時青蛙就叫了,不分晝夜地在田里歡唱,有時竟與我們的童謠相映成趣。而稻花盛開的時候,是聽不到半聲蛙鳴的,這時的青蛙,正靜悄悄地忙著捉蟲子。
臨近七月半,早栽的一茬稻谷就成熟了,黃澄澄的。早栽的稻谷都在河邊,因為河邊有水,氣溫高光照充足。此時,隨著河面上吹來的風(fēng),飄來陣陣稻香,人們在這沁人心脾的田野芬芳中,不用看日子就能知道:快過新米節(jié)了!這時,生產(chǎn)隊長也變得氣宇軒昂,聲音洪亮。他會安排幾個年輕力壯的社員,把早熟的稻谷收回來,連夜在煮豬食的大鐵鍋里炒一些出來。因為剛收回來的谷子水分很重,曬兩三天也曬不干,何況這個季節(jié)老天總是時不時來一仗雨水,讓你看著這早熟的稻子也嘗不了新。為了盡早嘗新或抵御青黃不接的饑荒,把谷子放在大鍋里炒干便是最快捷的方法。那時,村里還沒有碾米機,炒干的谷子還要放到碓里舂成米,生產(chǎn)隊里就只有一間碓房,一次舂不了多少,得幾個人輪流著舂。那時的社員干勁大,一天一夜就舂出了足夠全隊人飽餐一頓白米。炒過的谷子舂出米來,特別香,還泛著一絲絲的綠,煮出飯來那香味就別提了,遠(yuǎn)遠(yuǎn)就能聞到。我記得,這些好吃的米也有不同的品種——落地黃、七月黃、西南一七五,一聽這些名字,人們就知道是好米,幾十年后說起這些名字,我的口舌之間就會立刻泛起兒時的味道。這樣的味道,如今已不會真實再現(xiàn),消失得十分遙遠(yuǎn)了。
新米節(jié)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節(jié)日,但家鄉(xiāng)的人們都很看重它。嘗新這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再窮的人家,也要用苞谷或高粱烤幾斤小灶酒,青年男女則匯集在場壩上打歌、跳左腳舞。人們舂米的時候,隊長會安排人殺一頭豬,或者殺一頭跌下山坡摔傷而不能犁田的牛,把肉分給每一家人,讓每家人都能就著新米“打牙祭”。新米和肉都是在隊里的公房由隊干部和會計來分,我們這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