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葉界的美談(八)
2018-12-22
來源:網絡
關注: 14125次
1973年的75021普洱散茶香港茶葉界的美談(八)[頁2]
料土法蒸壓月餅形團茶,又名谷茶。兩年后被下關“茂恒”、“永昌祥”商家仿制成“碗形茶”,經昆明、昭通運到四川敘府(今宜賓)、沱江一帶銷售。景谷團茶的加工,奠定了云南沱茶的雛形。民國期間,景谷有私人茶葉加工作坊15家,加工品種有團茶(分四兩裝、五兩裝),小餅茶(二兩裝)、大餅茶(八兩裝)、方茶、茶膏等。古往今來,當地所有茶品加工,都同發(fā)酵無緣。景谷沒有紅茶生產,連酶促發(fā)酵也沒見過,因而省公司1965年(65)滇茶土生第134號通知說明部分第三條規(guī)定:“景谷緊茶因缺紅腳茶,配料可增大五級原料補足”。無怪乎一朝霉變,有如天陷地裂,慌了手腳。新認識開辟新天地,80年景谷茶廠發(fā)酵生產了18噸普洱 茶調昆明茶廠拼配出口,兩年后產量達180多噸,獲得對外貿易部“出口產品,質量優(yōu)良”榮譽證書。
歡迎手機訪問 茶葉網-手機版 (www.cfkuz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