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的加工工序
白毫銀針純用肥芽制成。產(chǎn)地不同,制法和品質(zhì)略有差異。福鼎銀針早時亦稱“北路銀針”。采制時選涼爽晴天,將鮮針薄攤于萎凋簾,置于日光下曝曬,待含水率達10-20%時,攤于焙籠上(烘心盤用薄紙墊襯,以防芽毫灼傷變黃),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銀針亦稱“南路銀針”,鮮針攤于水篩上,置于通風場所,晾至含水率20-30%時,移至烈日下曬干。晴天也可先曬后風干。毛茶經(jīng)揀剔好為精茶,復火后趁熱裝箱。
采制白毫銀針的茶樹,每年秋冬要加強肥培管理以培育壯芽。翌年采制以春茶頭一、二輪的頂芽品質(zhì)最佳,到三、四輪后多系倒芽,較瘦小。臺刈更新后萌發(fā)的第一輪春芽特別肥壯,是制造優(yōu)質(zhì)白毫銀針的理想原料。夏秋茶茶芽瘦小,不合白毫銀針原料的要求,一般不采制。
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要求極其嚴格,規(guī)定雨天不采,露水未乾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芽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tài)芽不采,號稱十不采。只采肥壯的單芽頭,如果采回一芽一、二葉的新梢,則只摘取芽心,俗稱之為抽針(即將一蕘一、二葉上的芽掐下,抽出作銀針的原料,剩下的莖葉作其它花色的白茶或其它茶)。
采下的茶芽,要求及時送回廠加工。白毫銀針的制法特殊,工藝簡單。制作過程中,不炒不揉,只分萎凋和烘焙兩道工序,其中主要是萎疝和晾干,使茶芽自然緩慢的變化,形成白茶特殊的品質(zhì)風格。具體制法是:采回的茶芽,薄薄地攤在竹制有孔的篩上,置微弱的陽光下萎凋、攤曬至七、八成干,再移到烈日下曬至足干。
也有在微弱陽光下萎凋二小時,再進行室內(nèi)萎凋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干。還有直接在太陽下曝曬至八、九成干,再用文火烘焙至足填。在萎凋、晾干過程中,要根據(jù)茶芽的失水程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工序雖簡單,要正確掌握亦很易,特別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類更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