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品牌營銷的誤區(qū)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發(fā)源地。這句話固然不錯,但是長期以來,中國茶葉始終處于有名茶無品牌的尷尬局面,尤其是在國際上,一直被視作原料茶,以一流的品質(zhì),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形象出現(xiàn)在國際茶葉市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發(fā)源地。這句話固然不錯,但是長期以來,中國茶葉始終處于“有名茶無品牌”的尷尬局面,尤其是在國際上,一直被視作“原料茶”,以“一流的品質(zhì),二流的包裝,三流的價格”形象出現(xiàn)在國際茶葉市場。更有甚者,有學者斷言道:中國七萬家茶企不敵一家“立頓”。這句話不得不讓我們深。褐袊茶究竟陷入了怎樣的品牌營銷誤區(qū)呢?
中國茶葉品牌營銷的誤區(qū) 一:品牌定位導向誤區(qū)
茶在古代是“開門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須品。但是,現(xiàn)代的茶產(chǎn)業(yè)、茶品牌的定位和導向卻是奢侈品。隨著奢侈品的定位,資源、人工、包裝物和投資回報預期都水漲船高。原本喝得到的好茶一下子喝不起了,而原本不想喝的,等級較差的茶變得更難喝了;有喝茶習慣的少喝或不喝了,沒喝茶習慣的開始改變消費習慣,尋找合適的替代品滿足需求。茶消費習慣開始兩級分化,開始回過頭來作用在茶企經(jīng)營定位、品牌營銷定位和渠道定位上。
事實上,以“立頓”為代表的快消品牌和遍地開花的散茶市場,把中國新生代的茶企逼上了梁山,兩級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千百年來中國的六大茶類,此消彼長從來沒有一統(tǒng)天下者。因此,中國有名茶無名牌,有地域性品牌無國茶品牌便不足為奇了。更何況中國有56個獨立文化屬性的民族,以及獨特的地理人文和多緯度的生存環(huán)境。
多元化的文化決定了多元化的消費習慣,多元化的消費習慣決定了多元化地域性品牌的發(fā)展之路。因此現(xiàn)代的品牌定位導向,應該是在保留優(yōu)秀的茶文化同時,讓茶回到必需品、回到百姓的生活中來。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通過創(chuàng)新打造真正的國茶品牌。
中國茶葉品牌營銷的誤區(qū) 二:茶文化營銷應用誤區(qū)
當下的茶人中,說茶藝者(臺灣)、茶文化者(大陸)居多,論茶道者寡!倒是那些源自中國的日本茶道、韓國茶道、英國茶道在發(fā)揚發(fā)展。而當代的中國茶人不論是茶農(nóng)、茶販、茶商、茶客、茶專家、茶大師們,在急于功成利就的大綱指導下,未立業(yè)、立功、立德卻紛紛開始立言。于是百家爭鳴茶說泛濫成災,業(yè)內(nèi)人士莫衷一是各執(zhí)一說,業(yè)外人士不知所云或無所適從。于是言者有意,聽者無心;言者自言,聽者自聽。至此,中國茶道因多助而失道,因多言而失言。更有甚者將中國茶道等同于茶藝,又將茶藝等同于茶文化。于是茶文化等同于仿古裝修、裝飾,等同于茶藝表演和文化名人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茶文化在營銷應用中的失敗,在品牌傳播中、應用中的不盡如人意也就有答案了。
中國茶葉品牌營銷的誤區(qū) 三:渠道和模式誤區(qū)
現(xiàn)代人的生存空間和生產(chǎn)方式的改變,同步改變了生活和消費方式。而大量替代品的出現(xiàn)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