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普洱茶的飲茶風尚
論及中原地區(qū)的茶文化,從地域上講,當然要屬地處豫南的信陽,信陽毛尖歷史悠久,近代以來更大放異彩;就時代而言,恐怕要屬宋代最具特色了,宋朝定都東京(今開封),經濟發(fā)展,文化昌明,茶文化堪稱精絕。所以李偉兄籌備中原茶文化論壇時,希望我從歷史的角度,談談北宋以東京為中心的中原茶文化。
一、飲茶風氣之盛
繼晚唐五代飲茶普及之后,宋代的飲茶風習更進一步深入普及于社會各個階層尤其是下層平民之中,滲透到日常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從皇宮、官府的歡宴到親朋之間的聚會,甚而至于街市之中茶肆的品談憩息,從各種場合的送往迎來、交際應酬到人生喜慶的禮俗,無處沒有茶之清風洋溢、香氣飄拂;至于士人中斗茶、茗戰(zhàn)更是情趣盎然,格韻高雅,以至于不僅普通士人甚至皇帝、大臣也如癡如醉,樂此不疲,“傾身事茶不知勞”,從而使得宋代飲茶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宋人蔡攸的《鐵圍山叢談》說:“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尤盛。而本朝又至陵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
關于飲茶的普及,北宋李覯說:“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貴貧賤靡不用也。”王安石《議茶法》亦云:“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我們今天常說的開門七件事,即柴、米、油、鹽、醬、醋、茶七種日常飲食必需品,一般都說源于元曲《玉壺春》等劇的唱詞,但其實在宋代已經出現(xiàn)了。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專記都城臨安的風俗掌故,其中就記載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酒、醬、醋、茶。”只是多了酒。從中已可見宋代茶與民生的關系了。劉龠《龍云集》記載:“百年以來,極于嗜好,略于飲食埒者。”當時人們每串門拜訪親友鄰里、聚會清談或公務之暇,皆煮茗品飲,蔚然成風,并仿效沿襲,形成風俗!赌洗凹o談》記載:“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不知起于何時,上自官府,下至閭里,莫之或廢。”《夢粱錄》記載杭州百姓“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兇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一些在衙門充當雜役的人還常常提著茶瓶當商店坊鋪中請人吃茶,“乞賈錢物”,形同訛詐,時人稱為“齷茶”。而一幫和尚、道士更是“先以茶水沿門點送”作為借口,以求人們多多施舍錢物。周密《齊東野語》還記載當時有一種“凡居喪者,舉茶不用托”的習俗,大約是因為“托必用朱,故有所嫌而然”。可見茶俗已經深入到了人生禮儀。另據朱《萍洲可談》記載:“太學生每路有茶會,輪日于講堂集茶,無不畢至者,因以詢鄉(xiāng)里消息。”可見飲茶不僅成了人們聯(lián)絡感情、美化生活之物,而且茶會也成了溝通交流信息的方式。
宋代茶風熾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