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普洱府到皇家古茶園
說困鹿山皇家古茶園之前,先說說古普洱 府。清代醫(yī)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普洱 茶,出云南普洱 府。”古普洱 府城所在即今日寧洱縣城。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總督鄂爾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在此設普洱 府控制普洱 茶的購銷權利,并在府城建立貢茶廠,推行“歲進上用芽茶制”,選取最好的女兒茶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
普洱 府的設置及貢茶廠的建立,讓普洱 成為滇南重鎮(zhèn)的同時,也讓始終于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普洱 茶走向鼎盛。普洱 府轄地包括今普洱 市、西雙版納州全境及臨滄市部分地區(qū),幾乎囊括了普洱 茶的主產(chǎn)區(qū)。史料載“普洱 府年產(chǎn)普洱 茶八萬擔”,當時的普洱 茶制作、交易可謂空前鼎盛,普洱 府城一時成為名揚天下的普洱 茶集散地,也是四通八達的茶馬古道匯聚點,F(xiàn)在人們對普洱 茶的稱謂由來和等級劃分,仍以“原產(chǎn)普洱 府轄地,并以普洱 這一原產(chǎn)地和集散地而得名”為重要依據(jù)。
離寧洱縣城30來公里的困鹿山是莽莽無量山的一支余脈,為瀾滄江水系和紅河水系的分水嶺,海拔1410米—2271米,中心地段南北延伸十幾里,東西寬數(shù)里。山中峰巒疊翠,古木參天,云遮霧罩,雨量充沛。繼1986年在困鹿山發(fā)現(xiàn)1939畝半栽培型(過渡型)茶樹群落后,2004-2006年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等權威機構組織多批專家,相繼對困鹿山茶樹群落進行了三次重點科學考察,并得出了權威結論:“困鹿山栽培型茶樹至少有400年以上的歷史,其半栽培型(過渡型)茶樹已超過1000年以上。”這一結論,證明了困鹿山處于茶樹植物的起源中心范圍內(nèi)。
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困鹿山古茶樹群落總面積為10122畝,地跨鳳陽、把邊兩個鄉(xiāng),由東、南、西、北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分布在把邊鄉(xiāng)團結村的中寨、新寨、丫口寨境內(nèi)8183畝,鳳陽鄉(xiāng)寬宏村境內(nèi)有1939畝。困鹿山附近的鳳陽鄉(xiāng)、把邊鄉(xiāng)、黎明鄉(xiāng)境內(nèi)還有大片的人工栽培型、過渡型的古茶樹群落,而這些茶樹與景谷、鎮(zhèn)源兩縣的古茶樹群落是一脈相承的。
對困鹿山的過往歷史頗有了解的普洱 茶(貢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介紹說,困鹿山古茶園有東園、南園、西園、北園之分,清朝年間每到大茶林春茶采摘時節(jié),官府都會派兵上山監(jiān)督茶葉的采摘和生產(chǎn)制作,并把所有制作好的人頭茶、七子餅茶、磚茶全部運抵京城,進貢朝廷,普通百姓根本喝不到這里上好的春茶。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量和制作工藝都極其保密。正是基于這些淵源,現(xiàn)今困鹿山村的村民大都能做一手好茶,特別是早盛行于清雍正年間的人頭茶和方磚茶。
盡管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探訪古茶山,但困鹿山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清新而溫暖的。村莊已與茶園融為一體,村前的古茶園中單是數(shù)百年的古茶樹就有數(shù)百棵,因為古老,棵棵古茶樹都虬勁崢嶸,嶙峋的枝干上長滿了蒼綠的樹苔。古茶樹的樹身高度都在五、六米